农药sci论文发表(农学发sci)(4)
川普还盛情邀请这家公司CEO到白宫开会,并把葛兰素史克、辉瑞等美国大药企请到现场作陪。
说起来,相对于受到的恩宠和悬赏,这家公司在医药行业其实只能算是一家小公司,成立了近20年,员工只有450人,年营收甚至不到1亿。
且不说,该公司能否顺利研发出疫苗,仅仅是收购消息传出,就遭到全球各国的反对。
德国外长海科·马斯表示,德国不会出售疫苗研究权,柏林不允许其他国家独占疫苗,各国应该合力打败病毒,“而不是相互对抗”。德国媒体评论说,美国的计划“向全球展示了的丑陋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与川普会谈之后,CureVac公司的CEO就被宣布解雇了。
与此同时,川普政府拯救美国的各种手段,还在轰轰烈烈进行。美国的感染、死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
美国的信仰,好不容易从核酸检测、消毒水,转移到“神药”瑞德西韦。而神话破灭的时间,就是留给美国疫苗的时间。
如果美国不能准时拿出疫苗,或许就要向寻求帮助了。
人文深圳的名人故事?
宋宝安(1963.4.22- )农药学专家。出生于广东省 深圳市。198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 2003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农药学博士学位。现任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长期带领科研团队从事农药创新研究和应用工作,在防控农作物 病害和土传病害新农药创制和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发明专利29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贵州省最高科技贡献奖。
2015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你如何看和杨振宁?
答案大多是挺袁老踩杨老的,说点不一样的吧。
我来说点不一样的吧。先说说杨振宁。
杨振宁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获奖时是地地道道的人。所以别再喷他是为美国获奖的了。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以后,杨振宁是第一个回国探访的科学家。回国后指名要见邓稼先,这个我们在中学课本上已经学过了,但我们不知道的是,邓稼先当时正在被关牛棚被学习被写检查,若不是杨振宁回国指名要见邓稼先,后果可能会很严重。1977之后,分别在和美国筹集资金,帮助大批学着到美国著名大学深造,这些人后来有多位成为两院院士,其中包括北大校长陈佳洱,复旦校长杨家福,中科大校长谷超豪。杨振宁个人捐献清华600万美金,并以清华的名义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在清华无偿授课多年至今。喷子们不妨搜一搜诺贝尔奖得主授课的价钱。我认为杨老对的贡献足以对得起当年对他的培养,如果为做了这么多贡献还被喷,那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对国家做了多少贡献?对得起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吗?喷子们不妨也具体说说杨振宁为美国做了哪些贡献。再说说袁老,以下并不是不尊重袁老,只是说点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
我们目前吃的大米没有几个是袁老爷子的产品。粮食的增产不仅仅是袁老杂交水稻的功劳,还有化肥、农药,还有包产到户的政策。袁老的杂交水稻在推广之初便遇到了稻瘟,颗粒无收。这时候是谢华安培育的“汕优 63”及时救场,其播种面积上连续16年第一。谢华安虽然在论文上有丑闻,但其功劳不可磨灭。说袁老是“杂交水稻之父”,这说法也有待商榷,因为杂交水稻并不是袁老发明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水稻专家叫丁颖,大家不妨去百度一下这个名字。如果说丁老爷子太早了(1888-1964),那比他稍晚一点的管老爷子,管相桓(1909-1966)也是为水稻做过巨大贡献的,管老爷子创立了新的第一个种子库和基因库,很多优良品种都是他保存下来的。袁老正是他的学生。再说一位人物,黄耀祥。我们都知道,水稻最怕的是倒伏,水稻一倒就完蛋了。黄耀祥老爷子破天荒的把水稻矮化了,直接把广东稻谷单产250公斤提高到了350-400公斤左右,如果说大幅提高产量,没什么发明比这项发明提高得更多了。所以,我认为大家对袁老还是有些过誉了,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三位,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但他们的贡献何尝比袁老少?
袁老当然也为的水稻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他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为我国的三系水稻杂交指明了方向。而且我认为在这个戏子当道的年代给袁老这样的人造个神也不是那么不妥,但也请大家客观一些。
文章来源:《农药》 网址: http://www.nyzzs.cn/zonghexinwen/2022/1212/1679.html